全红婵弃单人项目?传闻与官宣博弈下的复出之战
10 月 25 日全运会跳水门票开售前夕,“全红婵放弃女子单人 10 米台” 的消息突然在网络蔓延,有网友甚至提醒观众 “别买错票”。这场传闻的发酵,既源于部分 “小道消息” 的误导,也与广州媒体的表述争议密不可分 ——《广州日报》在报道中以 “有可能看到她出场” 的模糊措辞提及比赛日期,并强调 “实际出场情况为未知”,给外界留下了想象空间。然而与传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全运会官网当日更新的参赛名单与赛程显示,这位奥运冠军仍在女子团体、双人 10 米台、单人 10 米台三项赛事之列,剑指 “三金王” 荣誉。
星空官网,星空官网,星空官网(中国),星空官网(中国)这场虚实之争的背后,是公众对这位 18 岁跳水名将长达五个月休赛期的高度关注。自 2025 年 5 月世界杯总决赛后,全红婵因脚踝旧伤(距腓前韧带损伤伴关节腔积液)及腰椎劳损,接连缺席全国冠军赛与世锦赛,外界对其竞技状态的猜测从未停歇。更具挑战性的是,休赛期内她还经历了跳水运动员最棘手的 “发育关”—— 半年间身高增至 1.6 米左右,体重从 38 公斤增至 48 公斤,这意味着原本娴熟的技术动作需彻底重塑。有网友从训练视频中捕捉到她的身形变化,便引发了 “状态滑坡” 的讨论,为此次 “弃赛传闻” 埋下伏笔。
但从官方披露的备战细节来看,全红婵的复出早已进入冲刺阶段。为应对伤病与发育带来的双重挑战,广东队为其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恢复方案:德国高压氧舱治疗修复软组织损伤,中医针灸调理腰椎劳损,AI 辅助训练系统实时监控动作轨迹与水花效果,VR 技术则用于逐帧拆解 207C 等关键动作的发力逻辑。每日 6 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中,核心力量练习成为重点,通过引体向上、平衡球训练等科目,她的体脂率降至 8.9%,肌肉量提升 3%,成功将身体状态调整至适配高难度动作的水平。在 9 月底的队内测试赛中,她不仅重现了标志性的 “水花消失术”,更成功完成难度系数 3.7 的 109C 动作,得分远超巴黎奥运会预赛成绩,用实力回应了外界质疑。

全运会官网公布的赛程进一步佐证了 “冲击三金” 的目标并非空谈。根据安排,全红婵将于 11 月 2 日率先出战女子团体 10 米台及团体双人 10 米台决赛,11 月 6 日与新搭档蒋林静冲击双人项目金牌,11 月 8 日至 10 日则迎来单人项目的预赛与决赛。值得关注的是,双人赛场的新组合已展现出强劲潜力 ——15 岁的蒋林静曾获全国锦标赛季军,与全红婵经过数月封闭训练后,同步误差接近 “0.0 秒”,被教练组评为 “潜力组合”。而单人项目中,她与上海队陈芋汐的 “三线对决” 堪称焦点,两人均报名三项赛事,继 2025 年世界杯三次交手后再度重逢,这场 “神仙打架” 让单人决赛门票开售 2 分钟便宣告售罄。
对全红婵而言,本届全运会的意义远超金牌本身。作为家乡作战的复出首秀,若能包揽三金,她的全运会金牌总数将增至 5 枚,超越伏明霞的 4 枚纪录,向郭晶晶的 6 枚传奇逼近。更重要的是,这场赛事是她冲击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资格的关键一战,也是对伤病恢复与技术重塑成果的终极检验。从 5 月伤退到 7-9 月特训重塑,再到 9 月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获弹性学制支持,她的复出之路始终伴随着韧性与坚守 —— 早晨六点准时出现在训练场,周末加练至深夜,就连开学典礼后都即刻返回基地备战,苏炳添院长量身定制的 “二沙精英班” 更帮助她实现学业与训练的平衡。
“只要站在赛场上,就一定全力以赴。” 全红婵的这句表态,恰是对传闻最有力的回应。广州媒体的 “含糊其辞” 或许源于赛事规则中 “赛前可调整参赛名单” 的客观存在,但官网的赛程公示与备战细节已勾勒出清晰图景:那个从东京奥运会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,正在伤病与成长的磨砺中蜕变为真正的强者。11 月的广东奥体中心,当她再次站在 10 米跳台上时,无论外界曾有多少猜测,水花溅起的瞬间终将给出答案。